伴随着kindle电子书在6月30日彻底退出中国,国内电子书市场的发展困境和方向迷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工程研发中心出版融合发展研究课题组举办了“电子书运营困境破局”沙龙,围绕相关议题,邀请了包括清华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数字出版研究中心、化学工业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等业界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电子书运营现状、困境与破局之道。
另外,百道网《别了,电子书》一文言辞犀利,看似批判电子书有失众望,实则感叹数字出版十来年的迷失。出版人杂志《被互联网逻辑绑架的出版业,何去何从?》一文更是直接批判书业互联网的“拿来主义”,生搬硬套互联网平台思维,出版社直接出售赖以为生的“内容”为互联网平台作了“嫁衣”。
业内对于电子书发展现状,忧虑之心跃于纸上,同时也积极地从问题中探索更合适的出路。技术是永远向前的,停滞、困境的原因显然是书业数字化道路模式的错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当生产关系滞后于生产力时,就会阻止生产力发展。当下电子书发展的重点就是需要改变落后的电子书商业模式。
内容授权模式是低级的生产模式
2011中国电子书产业峰会上,当时的百道网创始人、出版行业资深人士程三国提出了电子书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形态:电子书1.0是传统纸质图书的数字化,电子书2.0是指在网络发行的原生电子书,电子书3.0是包括互动与游戏在内的增强型电子书。12年过去了,电子书依然停留在1.0阶段,没有实现自主出版发行,纸电同步竟还是出版机构翘首以盼的目标。
当前电子书的主要商业模式是基于2006年施行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内容授权模式,出版社通过定期转授权的形式将书籍内容授权给网络平台,赚取授权费用。显然,这并不是真正的电子书“出版”。
“电子书运营困境破局”沙龙探讨后的建议中提出“加强电子书质量控制,保障其完整的商品属性: 出版社应道循相应规范提供符合各项标准精细化包装、源数据完整的商品,而不只是提供内容。”
出版业在过去的几百年间获得巨大的成功和财富,是因为作品内容被封装起来成为书籍,作为一个完整的商品被交易,通过复制权和发行权的保护,各方都可以按约定的版税结算收益。内容授权模式,即是把内容当做了最初级的生产资料贱卖,也是把出版社放在了生产关系的最底层。经济理论告诉我们,提供完整的交易商品,比提供基础生产材料要赚得多。
内容授权模式为他人做嫁衣
Kindle电子书退出中国,媒体、业者众说纷纭,大多数把原因归结为国产墨水屏品牌的崛起瓜分了市场,并讨论kindle退出后如何抢占墨水屏市场。殊不知,kindle从创立之初就不打算在硬件上盈利,和当年吉列亏本卖剃须刀,靠卖刀片盈利,还有索尼亏本卖主机硬件,靠卖游戏赚钱一个逻辑,亚马逊卖 Kindle 设备,也根本不赚钱,卖书才是盈利点。
据调研机构iSuppli测算,售价为79美元基础版的Kindle,制作成本就要84.25美元。成本比售价还贵了5美元,完全是赔本赚吆喝。但毕竟亚马逊的目标是通过硬件抢占市场,从书籍销售获得盈利,而致命的问题也出在这,在中国卖书,亚马逊没有赚回来。
因为在中国,电子书只有低价或者免费2种形式。
互联网平台通过授权模式获取内容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向用户提供低价甚至是免费的内容以获取流量,众多平台纷纷打出如“免费看书100年”的口号,微信读书用户可以靠读书免费兑换书币不断“白嫖”。有了庞大的用户流量,互联网平台广告费用有了着落,平台生态也有了基础。
在互联网流量变现的逻辑操控之下,免费电子书不断冲击出版市场,kindle岂有不败退的道理。同时反噬的就是书业的营收,纸书不打折卖不动,电子书就得免费送,已经深藏消费者潜意识,劣币驱逐良币,不断蚕食。而出版业则出于无奈被授权模式捆绑,饮鸩止渴,苦不堪言。
数字是最好的证明,2022年,博集新媒的数字产品收入仅占公司总收入的8%左右,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数字业务收入仅占全社收入的2%,机械工业出版社近三年来数字出版累计收入1500多万元,这个收入仅仅是全社一年收入的零头。
从用户出发,和从内容出发,这是互联网行业和出版业源头上的不同。这也决定了出版业和互联网在最终的愿景实现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为什么一直以来互联网上盗版不绝、低价不止,真的是他们无法解决这些事情吗?用某家电商图书业务负责人的话说,从技术层面很容易解决,即便是需要一些时间,也是可控的。造成这些现象始终存在,是因为互联网逻辑里需要这些针对人性弱点的产品存在,才能让人源源不断地流进来,形成流量。至于这些产品对某个他们看来弱势的行业有多大的冲击,他们其实并不在意,因为他们最后的目的并不是指望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强。
实现电子书独立自主出版和版税制是书业互联网化的第一步
出版业还要不要做电子书?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科技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当整个社会都互联网化了,没有哪个行业可以例外。不过,是将出版社赖以为生的内容换取一时的授权费用,还是实现电子书的独立自主出版,值得出版业认真思考。前者,意味着所谓的赚“快钱”,迅速收钱,短期数据表现良好,但无异于饮鸩止渴,不利于出版业的良性发展;后者,意味着要坚守行业的基本规律,在掌握出版发行主动权和未来趋势的前提下,选择一个自己更擅长、更持久的融入方式,收益在于长期,和对自己企业及行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使命。
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福建新华发行集团联合正观易知书业带来了“文本电子书”的整体解决方案,这套解决方案将出版发行的主动权归还到出版社手中,出版社提供自有域名就可以配置云端出版发行系统,进行电子书的出版发行。“文本电子书”按册发行、有定价、采用版税制结算,作者、出版社、发行商按约定比例获得分佣。在发行销售过程中,销售平台只获取书籍“元数据”(包括书籍封面、书籍简介等相关信息),并不直接接触书籍内容,完成销售后,出版社通过云服务器直接将书籍发放到用户账号中。任何购买物权电子书的个人或组织,都能将该物权电子书作为永久资产使用,还可合法进行阅读以外的赠送、捐赠、二次销售等商品处置行为,这意味着电子书将逐步数字资产化。
出版社实现电子书的自主出版,既可以在书籍内容上获得自主掌控权,又可以防范盗版,避免免费泛滥反噬纸书销售,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更广泛的读者、企业单位可以直接购买到正版电子书,而不是让电子书沦为互联网平台手中引流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