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狮峰龙井的老树,也就是官方称谓里的群体种龙井茶树,时至今日,仍旧还没有开始采摘。
所谓“开始采摘”的意思,就是一次性在一片园子里,可以采下来至少五六斤茶青,并制作成一斤干茶。
达到这样的基准规模,方才可以认定为,“可以采了”。
独木不成林,如果达不到这样的炒制基准量,那肯定是不能算作开采的。
下午上山去看了一下,真真是采不了,也采不得。
一芽一叶,一芽二叶都长出来了,但芽头甚小,叶片也不够大,还是个宝宝的身高。
给我们带山的采茶阿姨说,这么小,采回去一炒就没了。
让我想起老S对未成熟不能采的白毫银针茶青的描述:风一吹就跑了。
太小的茶青,身体小,重量偏轻,是制作不了成品茶的。
它虽然身轻如燕,但我们要的是能泡能喝的茶,又不是在汉宫里争宠的赵飞燕。
这种不成熟的茶青,采了也是浪费时间,浪费人力资源。
不如再等两天。
个大一些,身体强健一些,再长高一些,采下来炒几锅标标致致的头采群体种,那才是对它们最好的尊重。
《2》
对于狮峰龙井老树(群体种)尚未开采一事,昨天的文章招来了一些反对意见。
想力证狮峰龙井群体种已经开始采摘的茶友,举出了各种例证,想要驳倒村姑陈。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没采就是没采。
山上的芽头长得什么样,一看便知,骗不了人的。
从中国的任何一个角落去杭州的狮峰,只需要几百块钱的动车票,再花几十块钱的打车费,就可以亲临狮峰龙井村,亲自去看一看,确定村姑陈所说是否属实。
其实,以今年这种奇葩的天气,都不要说本就生长缓慢的龙井群体种了,单说年年都更早一些采摘的“龙3”,龙井43号茶树,时至今日,2025年的3月27号,也仍旧是没进入太盛大的采摘阶段的。
龙井43号开采是开采的,3月21号开始采的,但量一直不大,天气太冷,茶树生不起来。
到今天龙3虽然已经是五六七八采了,不是头采了,但仍旧是生得慢,长得慢。
采茶阿姨说,过几天会好采一些。
傍晚在村里散步,发现还陆续有新的采茶阿姨,拖着行李箱进村里来。
果然,还没到大采的时候。
《3》
第一个想证明狮峰龙井群体种已经在开采了的茶友,举出的证据是,“群体种已经开采了呀,我已经开始喝了”。
这种举证方式的底层逻辑很简单,就是,想用一些虚构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这种论证方式,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
比如,针对外星人的存在,米国人就经常找到一些所谓的现场目击证人,采访他们,让他们述说与外星人接触的故事。
有了目击者,还有他们讲述的绘生绘色的“事实”,由不得人们不相信外星人的存在。
比如,为了让某款产品看起来销量极大,卖家会去刷单。
通过虚构一些不真实的交易记录,让产品产生虚假的销量以及虚假的好评。
从而让这款宝贝看上去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
所以,罔顾茶山上芽头尚小,只为了证明狮峰龙井群体种已经开采,便拿出“我已经喝到”的“事实”来做论据,这种论证方式,其实非常地容易拆穿。
在“我已经喝到”这个语境里,除非这个“我”,是一个十分牛掰的人士,比如龙井行业的专家学者,龙井行业的传承人与大师,龙井行业的主管部门负责人....等等在这个专业领域极为权威的人,否则,这个“我”的任何发言,都是不具备压倒性的证明属性的。
一个普通的素人“我”的观点,并不能成为行业的代表,也不足以让广大茶友引为至理名言。
“我”人微言轻,“我”的感受,也只是一家之言罢了。
《4》
第二个想证明狮峰龙井群体种已经开采的茶友,举出的证据是,“向阳一些的茶树已经可以采了”。
这句话的本身,其实没有太大的问题。
这其实也是事实。
昨天那样热,前天的温度也不低,向阳一些的狮峰龙井群体种,有个别的几棵提前长到了适合采摘的大小,并不奇怪。
但这种仅仅只是采了几棵茶树的情况,非常地小范围,并代表村里的大多数龙井群体种都可以采了,更不代表从此就可以宣布龙井群体种头采开采了。
几株茶树的事,并不能成为整座茶山的事。
少数派永远只是少数派,不具有代表性,渐渐被边缘化。
村姑陈今天其实也喝到了一小杯狮峰龙井群体种的头采。
但只有2克,李麻花也有2克,总共4克。
茶农大叔昨天采了三小时,最后凑了一小筐,自己拿钱锅炒出来,称一称,不到一两。
所以,这种几棵茶树的量,只有不到一两的量,也可以拿来证明群体种开采了么?
不可以的。
茶农大叔只是为了试试今年的群体种品质如何,才去试做的这一两。
是带着实验目的的。
不是为了销售。
这不到一两的产量,也没办法拿去卖啊?卖给谁?尤其这种极少量极少量的茶,不到一两的茶,不到正式采摘的茶,炒出来颜色是不好看的,不是正常的黄绿色,是花花的,有嫩黄有翠绿有砖红有橙黄有暗黄....
不是知道底细的人,谁敢买?
根本卖不出去的。
做个年份测试罢了。
只能自己喝喝,请朋友喝喝,而已。
不过确实很香,很醇厚,还很耐泡。
5杯不在话下。
《5》
还有的茶友想证明狮峰龙井群体种已经开始采了,举的证据是,外面已经在卖了。
这个证据一不小心,就成为了村姑陈的证据。
看吧,狮峰群体种还达不到采摘标准呢,外面就已经一大票在卖了,这,这,这,这货能真得了么?
它们是火星来的吧。
外星球上呆过的茶树种子经历了基因变异,比较早熟。
狮子峰上还没采呢,火星的龙井倒已经喝上了。
果然,来自外星球的茶,就是快。
独孤九茶,唯快不破。
这位茶友,既然喜欢,你就多喝点。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