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很乖,在家里“很坏”

时间:2020-07-13 23:09:10 来源:淘折扣  阅读:(63) 收藏
转载:

很多的家长都会发现,宝宝最听老师的话,这是为什么呢?在老师的口中他是一个乖孩子,而在家里,就是咱们眼中的“熊孩子”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很多的宝宝在家里都是“大闹天宫”的孙猴子,而在幼儿园就是乖巧的“沙悟净”,你家宝宝是这样子吗?这是为何

很多的宝宝在家里都是“ 大闹天宫 ”的孙猴子,而在幼儿园就是乖巧的“沙悟净”,你家宝宝是这样子吗?这是为何呢?有的宝妈会认为宝宝在幼儿园是怕老师,其实对老师肯定是有所畏惧,但并不是全是这个原因!

幼儿园有一套系统、固定的规章制度,而且这些规章制度都带有强制性,任何人都不允许例外,幼儿在长期遵守的过程中,心理上形成了定势,从而转化成一种习惯行为。而且小朋友都有“从众”和“攀比心理”,别的小朋友都安安静静的吃饭和玩耍,都听老师的指挥按照规矩做事,自己也会跟其他小朋友一样。老师一旦夸奖某个小朋友做得好,其他小朋友为了得到老师的注意,也会努力的做好一件事情。

为什么小朋友在家里“很坏”?

因为家里没有各种规定的约束,小孩子的自理能力又非常差。遇到不顺心的时期,小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容易很妥协,孩子完全不需要自我控制,所以就变得不听话了。其实对于小朋友在家不听话,不仅家长很头疼,老师也非常的头疼。为什么呢?因为小朋友上学时候立下的规矩,可能经过星期天的休息,就会忘掉一部分,结果上学的时候又要重新学习。

那么,该怎么避免在这种状况的发生呢?

咱们可以让幼儿从小在有规律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学会自我控制。家规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生活规律。

家长要根据孩子在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把幼儿一天的生活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起床、睡觉、吃饭、学习、户外活动都应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作息时间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不要因为家里来了客人或大人有活动就随意扰乱孩子的生活规律。当然,特殊情况下,比如节日、生日时,可以允许孩子自由一些,但事先必须申明原因和具体要求,让孩子明白这是特殊缘故,不至于在平日也提出要求而破坏常规。

2 、制定行为准则。

家长可将良好的行为举止制定成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让幼儿通过反复执行内化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性行为。例如:

吃饭之前要洗手;

吃饭时要坐在固定的位置,不许乱跑或边吃边玩;

幼儿长到可以上桌了,应要求他等大人到齐后一起开饭;

喜欢的菜不能拉到自己面前;

每次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吃完后把碗筷、椅子放好;

自己玩过的玩具、看过的书要及时整理归位。

......

3、提出劳动要求。

劳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锻炼意志、增强责任心,而且可以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尊重他人劳动等良好品质。幼儿劳动应从自我服务开始,从小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般来说,3岁学会用匙吃饭、穿脱袜子、收拾玩具;4岁学会刷牙洗脸、穿脱衣裤、系鞋带;5岁学会用筷子吃饭、整理自己的抽屉。另外,可视幼儿的年龄大小规定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咱们在家中为宝宝建立好了良好的习惯,那么,在家里也会像在幼儿园一样,做一个乖乖的小家伙哦!

4个宝贝
标签:

热门排行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扫描二维码打开

周一至周六

9:00-22:00                  

淘折扣  滇ICP备2023000592号-3   滇公网安备53230102000530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32300MAC2D0R706  Copyright © 2010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