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两天,一位茶友找到村姑陈,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这位茶友,曾经跟风效仿其他茶友,在前两年亲自驱车,去了某座茶山。
当时的他,怀着唐僧西天取经般的决心,势必要在此行中寻到心仪的茶叶。
几番颠簸之后,找到了一户茶农的车间里。周围的几户茶农中,只有这家在现场制茶。
茶友一看,流程正规,手法专业,茶青品质也不错,喝完茶农给泡的上一批成品茶,当即认定非这款茶不可。
于是现场下了订单,付了钱。
准备取茶时,茶农却说,这刚炒出来的茶,要先退火,请茶友第二天再来取茶。
正所谓好饭不怕晚,茶友自是欣然接受茶农的建议,在茶山上小住了一晚,第二天取了茶才离开。
故事到这,算是个圆满结局,当时的茶友也是这么想的。
但,反转来了。
茶友回到家,备好茶具,准备一饮茶香,却发现喝到口中的茶,不对味了。
汤水单薄,香气寡淡,和当时在车间中喝到的滋味截然不同。
这一口喝下去,茶友的心也跟着沉到底了。
显然,茶农给这位茶友上演了一出“狸猫换太子”,以“退火”为名,行“掉包”之实。
可山高路远,再想回去找茶农理论,为时已晚。
本以为茶客上山寻茶,是老鼠进了米缸,谁曾想,捧回来的全是砂砾。
《2》
在此真心劝告各位,若只是想买些茶平时自己在家喝,完全没有必要专门去一趟茶山。
就跟咱们买大米,没必要直接去稻田里收稻谷,是一个道理。
从家专门开车,开个几十、几百公里的进山,如果只是为了收便宜的好茶,其实性价比并不高。
很多茶友只想着进山、买茶、回家,简简单单三个步骤,却忽略了其他必须的开销。比如路费、食宿。
给茶友们简单算下流水账。
自驾进山,往返的汽油钱、过路费,是省不了的支出。
进山之后,总要待上个小半天一天的,这时候吃饭、休息也要花钱。
除非是发展得不错的旅游景区,否则山里的伙食也不会太好;自己带着干粮进山,一路上未免太过累赘。
进山之后,还要买茶。
林林总总算下来,进山买一次茶,好像比在线上买茶还贵。
况且,路途颠簸,进山收茶费力又费时。
那么大的山头,一天时间根本走不完。如果没有熟人引路,春茶季去茶山寻茶,很可能要败兴而归。
要么找不到人,要么寻不到茶。尤其是去一些知名的茶山,比如太姥山。
繁忙的春茶季,茶农忙着采茶,制茶师忙着制茶,还要分出心力来招待游客,实在是分身乏术。
要是碰上不懂行的茶友,只是想凑凑热闹、参观学习的茶友,很有可能喝了一下午的茶,却一斤茶都没买,白白浪费了时间。
对于茶农和制茶师来说,春茶季的时间是相当宝贵的,浪费时间,就是在浪费成本。
若茶友真心想收好茶,必然是要自己亲自去试。但一座山上,少则四五十户茶农,多则上百户,每户茶农家中也都有不止一款茶,一户一户地去试,根本试不过来。
在一户人家试上两三杯,十户人家就是二三十杯,若是早早试到好茶,问题倒也不大,就怕茶友们跑遍了每一户,喝到醉茶,都试不出一款满意的茶来。
《3》
试茶,需要充分的知识储备。
一款好茶,从采摘、工艺到储存,处处是门道。
茶树树种是否纯正、茶叶的采摘是否达到标准、茶叶的制作工艺是否规范,这些都是需要茶友自己去判断的。
若茶叶知识储备不足,辨不出是非对错,即便上了山,也未必能收到好茶。
虽然村姑陈遇到的,大多是淳朴善良的茶农,但也有不少人喜欢看人下菜碟。
尤其是近几年,喝茶之风兴起,越来越多的茶友都喜欢去茶山收茶,每年春茶季进出茶山的外地车牌络绎不绝。
其中有不少,都是对茶叶并不精通的爱好者,在某些茶农看来,不懂行就等于好骗,等于有利可图。
一些在名山头种茶的茶农,每年游客上山之前,会特地下山收购廉价的茶青。
这些茶青拿到山上,假装是刚刚采摘下来的名山茶,在游客面前装模作样地炒一下,便能轻松做到以假乱真。
台地茶当做名山茶来卖,其中的利润,可是能翻上好几倍的。
对茶知识一知半解的茶友们,很容易被这些“老油条”唬住。再加上现场氛围的鼓动,一时间失去判断能力,冲动下单是常有的事。
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之下,我们无法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坚守本心。
另外,越过茶商向茶农买茶,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直接向茶农买茶根本无法享受售后服务。
买到的茶叶拿回家喝出什么问题来,又要找谁说理去?
《4》
况且,价格这方面,普通游客面对茶商,根本没有竞争力。
茶叶市场发展这么多年,其中的商业模式早已十分成熟,加之如今电商行业的飞速发展,竞争激烈,普通消费者仅凭一己之力,很难从中挤出什么油水。
一般来说,茶农产出的茶青,会由茶商大量收购。
做原料生意的,向来讲究可持续性。去年在哪户茶农那收的茶,今年只要品质不出太大问题,也一样在他那里收。这对茶商和茶农来说,是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对于茶农来说,茶商才是真正的顾客。外地来的游客,给他们带来的利润如九牛一毛,而且还不稳定,基本只能做一次生意。
一个茶商,一年算下来能收几百吨的茶,而一个人去买,能买几斤?
茶叶的价格,跟进货量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人去找茶农买茶,表面上看可以缩减购买渠道,防止中间商赚差价,但实际上,你收购的数量有限,大部分茶农都不会在意一个散客。
而且,很多出品稳定且有保障的茶农,都会和茶商签下相应的收购协议,根本看不上这微薄的利润。
好的茶叶,原料、工艺都是成本,再怎么节省渠道利润,也不会便宜到哪去。
所以,如果只是为了买到低价的好茶、真茶,压根没必要专门跑进茶山。
《5》
上山收茶,需要十足的经验,否则,往往不能如愿。
茶友们想去茶山,在春茶季去,当做春游、散心,其实是不错的。
好的茶叶都长在高山上,空气清晰,水汽充足,去亲眼看看茶树,看看采摘的现场,感受一下自然风光未尝不可。
若执意要在茶山上收茶,自己又没把握,可以找懂行的朋友同行,帮你把把关,多一份保障。
总而言之,茶山寻茶,适合有钱、有闲、有识的朋友去尝试。
通过正规渠道买茶,才是普通消费者的最佳选择。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