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美文 :舌尖上的记忆——汉川汤包

时间:2025-05-14 02:11:10 来源:淘折扣  阅读:(7) 收藏
转载:

记忆中的汉川汤包馆位于城关十字街西正街口红旗商场斜对面,门店呈牌坊式结构,门脸不是很大,左右两根水泥立柱支撑着屋檐,檐下悬一块枣红色木漆牌匾,牌匾上写着“汉川汤包馆”。经风雨剥蚀,部分字体油漆已脱落,却无不彰显着国营老字号的气息氛围。

记忆中的汉川汤包馆位于城关十字街西正街口红旗商场斜对面,门店呈牌坊式结构,门脸不是很大,左右两根水泥立柱支撑着屋檐,檐下悬一块枣红色木漆牌匾,牌匾上写着“汉川汤包馆”。经风雨剥蚀,部分字体油漆已脱落,却无不彰显着国营老字号的气息氛围。

汉川美文 :舌尖上的记忆——汉川汤包

八十年代末,那年我中考,父亲带我光顾过此店,这汤包的名声确实不是盖的。虽说不是百年老店,也是手艺绝对精湛。当时我国运行计划经济,餐饮店多为国营或者集体经营。门口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女子卖票收银,面带微笑,动作麻利。店中跑堂的是一位体态丰腴的中年妇女,反应极快,能在满座喧嚷中听清每一桌的呼唤。她穿梭于桌椅之间,手里托着蒸笼,竟从不曾失手。

汤包的制作是一门精细的手艺,从皮、馅到蒸制,每一步都讲究技巧,才能做出“皮薄汤多、鲜香不腻”的经典味道。其魅力正在于“看似简单,实则慢功出细活”,从做皮到捏褶子,无一不是手艺的传承。蒸熟的汤包皮薄如纸,隐约透出内里的汤汁,一般用新鲜松针叶垫底,蒸几笼就呈黑色,恰好衬托出汤包的剔透油亮。先咬一小口,吮尽汤汁,再吃皮馅。那汤汁不知是何秘方,鲜美异常,每每烫了唇舌,却仍叫人忍不住要立刻再尝一口,故有人把汤包说成“烫包”。

汉川美文 :舌尖上的记忆——汉川汤包

三十多年过去了,脑海里总是浮现这样一个画面:汉川汤包馆里的八仙桌上坐着一个老者和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面前一笼汤包、一壶温开水、一个醋瓶和一个味碟。服务员将一笼刚蒸好的汤包端上桌,少年迅猛夹起一只往嘴里塞,结果嫩嫩的嘴唇被汤包的浓汁烫到了,疼得嗷嗷叫,老者摇摇头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后来城市的变迁、经济体制的转变,汤包馆变成了小商品集散市场。我曾作过寻访,终无所获。那跑堂妇女矫健的身影,父亲看着少年吃汤包的慈祥眼神,以及那一咬便涌出的汤汁,都随蒸腾的白汽一道消散了。

如今偶见超市冰柜里的速冻汤包,便想起那薄皮里的热汤,想起那被烫过唇舌的食客们。敢问美味“烫包”为世间何物,直叫人魂牵梦绕,“唇唇”欲试。


作者:尹雁鸣 孝感摄影家协会会员 汉川摄影家协会会员

标签:

热门排行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扫描二维码打开

周一至周六

9:00-22:00                  

淘折扣  滇ICP备2023000592号-3  滇公网安备53230102000530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32300MAC2D0R706 Copyright © 2010 - 2025 https://www.bgaw.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