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虑购买新能源车时,许多人脑海中第一个念头便是增程车。这类车兼备加油与充电功能,似乎无论何种出行场景,都能轻松驾驭,乍看之下,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绝佳选择。
然而,现实却往往并非如此美好。不少人在购车后才发现,增程车的实际驾乘体验与预期相差甚远,甚至有点“鸡肋”——表面上能兼顾各方,实际使用中却常常陷入两难。
其实,这并非增程车本身有问题,而是其优势仅适用于特定需求场景。换句话说,如果不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购买纯电车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一、心理调适能力弱,慎重选择
坦诚地讲,若您无法平和面对“油电差价”,心理调适能力欠佳,驾驶增程车很可能会徒增焦虑。别以为这容易克服,许多人购车前也是这么想,可实际体验后才发现,做到淡然处之并非易事。
开燃油车时,面对油价上涨,即便无奈也只能乖乖加满油,咬咬牙就过去了。但增程车不同,一旦有了“用电”这个选项,就很难再单纯依赖燃油。每次使用燃油时,都会下意识地将其成本与用电成本比较,这种心理落差会让人十分难受。这可不是夸张,不少理想 L7、L8 的车主都有类似感受。按常理,开 30 多万车的人,不应太在意油钱。但实际情况是,即便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心理上这道坎依旧难以跨越。
特别是短途出行时,这种纠结更为突出。用油吧,心里总觉得不值,钱花得冤枉;用电呢,途中还得找地方充电,耗时又麻烦。如此一来,两边都不满意,日常出行反倒成了烦心事。所以,若您心理调适能力不强,别把“油电切换”当作多一种便利,它可能只会让您心累。
二、无家用充电桩,三思而后行
增程车虽能“油电两用”,但要想获得舒适便捷的使用体验,前提是能随时用上便宜且高效的电,而这一点,家用充电桩几乎不可或缺。
要是没有家用充电桩,增程车的使用体验会大打折扣。为何这么说?因为增程车电池容量通常不大,电动模式下续航里程一般只能维持几天。尤其到了冬季,可能 2 - 3 天就得充电。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家用充电桩,就只能频繁跑公共充电桩。虽说这是一种解决办法,但实际用起来,问题比想象中多。一方面,不可控因素多,经常会遇到充电桩已满或需排队的情况,令人烦躁。另一方面,增程车充电效率不高,即便使用快充桩,多数增程车充电功率也就 50kW 左右。这意味着每次充电至少得 40 分钟甚至更久,远远谈不上方便。
更麻烦的是,生活方式会受到限制。比如周末计划自驾游,却因忘记提前充电,只能临时找充电桩,浪费大量时间。长此以往,这种体验会让人疲惫不堪,甚至后悔买车的决定。所以,如果家中没条件安装充电桩,不如直接选纯电车。鉴于纯电车通常充电效率更高、续航里程更长,使用公共充电桩可能更省心。
三、期望长期用车,谨慎斟酌
增程车由于电池容量小,能耗管理水平有限,电池衰减速度相对较快。例如,同样是新能源车,特斯拉行驶 4 年 10 万公里后,续航里程还能保持 90%以上,而增程车就没这么“耐用”。
一些测试结果显示,在相同使用条件下,增程车电池健康度可能降至 75.6%左右。这意味着原本 200 公里的纯电续航,现在可能只剩 150 公里左右,极大影响日常用车便利性。
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增程车电池容量小,频繁充放电导致电池循环次数增多,老化速度加快。另一方面,增程车能耗管理系统相对简单,对电池保护不如纯电车型,也加速了电池老化。简单来讲,纯电车正常使用 8 - 10 年可能没问题,但增程车要做到就比较困难。从车辆长期耐用性考虑,如果没有“大电池小油箱”这类更优车型出现,选择增程车时还是要慎重。
总之,购车如同寻找人生伴侣,不能只看表面“条件优越”,关键在于是否适合自己。增程车虽有优势,但如果不满足上述三个条件,购买后可能给生活带来诸多困扰。无论是心理承受能力、家用充电桩条件,还是对车辆长期使用的考量,都与日常用车体验紧密相关。毕竟,买车是为了让生活更便捷,而非徒增烦恼。因此,在做购车决策前,不妨先问问自己到底适合哪种车型,这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