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虚岁42,经营一家店面,迎来送往的,也认识几个不俗的女子,有的甚至还对我有点想法,年轻时,万花丛中走过,早已片叶不沾身了。

过了40岁以后,明显感觉各种欲望消退,吃饭也少了,酒量也降了,烟瘾也小了,要不是老婆孩子们嫌破,好几次鼓动我把那辆老皇冠给换掉。这怎么可能,当年烧包时,车标镀了黄金,还没掉色呢!
我打算把这台老车开到60岁,这老伙计陪我很多年了。
生意不好,勉强能维持下去,我穿的用的,都是年轻时买的,为了能把当年的牛仔裤穿进去,还节食减肥一段时间,之前还经常下馆子吃大餐,去酒庄品红酒,跟朋友租船出去海钓。
现在,一没时间,二没精力,是真的折腾不动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现在的馆子,菜越做越难吃,价格越来越贵,简直是对我的味蕾和钱包双重侮辱。

写到这里,我终于意识到了:还是自己不够有钱,非但没钱,还没有野心了!
当年让我热血澎湃,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励志偶像,成功大师,讲情怀也好,打鸡血也罢,对我这个稳如老狗的中年男人,都不起作用了。
稳稳妥妥的最重要,这年头,不创业,不投资,不瞎跟风,不惦记别人家媳妇儿,老老实实的躺平,安安静静的享受岁月静好,才是中年男人的主流价值观。

周围的人们,通常把这种躺平称为稳重,而稳重的人,一般没啥大出息头,别人从他这榨不出油水,占不到便宜,更别说跟风借势白沾光了。
所以,这几年,我在亲戚朋友之间成了小透明,连之前跟屁虫小舅子都很少来找我了。

这两年,最大的社交就是,在我的店门口支口铁锅,菜市场宰只大鹅,或者弄点牛羊大骨,放点其他配菜,简单粗暴的炖一锅,三五好友能凑齐了,喝点小酒吹吹牛皮,算是打牙祭了。
降低了对人脉的期望值,减少了无效社交,烟酒越来越少,茶具倒是搞了两套。不过太琐碎,太麻烦,还是玻璃保温杯自在。

在我的影响之下,老婆也有这个趋势:之前的资生堂,欧莱雅化妆品换成了国产平替,以前几千块的呢子大衣,上万的包包,分别换成了冲锋衣和双肩包,一身加起来还不过千。头发也懒得做了,一年也就染两次,遮盖一下白发,要不是因为接孩子放学被年轻家长笑话,她染都懒得染了。

她现在能讲究起来的,就是慢跑鞋和运动装了。也贵不到哪儿去,朋友圈里的莆田货代理多得是,不比正品行货差,比如去年特别流行的TNF系列羽绒服,我们全家老小一人一件,才花了两千。
说了这么多低欲望的生活习惯改变,根本原因是肩上的担子加重了,夫妻双方还有三个老人,其中两个还在农村,两个孩子都上学,还有数不请的人情世故,礼尚往来,还有两辆车要加油充电维修保养,每个月还有五千房贷。

而我们两口子,一年还挣不来20万,捉襟见肘的日子,可不就要精打细算嘛!所以才过起了“低欲望”的日子。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这种日子那叫一个舒适,不用为那些不必要的东西买单,也不用考虑太多仪式感的问题,更不用在乎自己在社交圈子里的评价,也就没必要晒车晒表晒包,刷什么存在感啊,日子是给自己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父母家人过得更好。

人过四十,算是活明白了,不用搭理商家的促销套路,不用为实际使用价值之外的东西买单,什么最新款网红款,什么仪式感高档感,什么奢华质感,要想彻底实现这个满足感,只能继续加钱!
商家就是通过舆论信息,轰炸我们的大脑,然后影响我们决策,让我们为了那些无所谓的玩意儿掏钱的。

所以,人到中年,得活的清醒,理性消费,不要过度放纵自己的购买欲,所谓低欲望生活,不是穷,不是抠,而是回归了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