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Oppo停止芯片研发,阿里扛不住自动驾驶,再加上美媒嘲笑"我们外强中干"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华为这么牛
在当前的全球政治和经济形势下,很多国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利益方向。
在这个背景下,华为被美国及其盟友列入黑名单,遭受“断供”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
但是,当前几天OPPO突然宣布解散旗下芯片设计企业"哲库"时,不少人开始感到深深的寒意。
当年,这个号称“3年投入500亿”的企业,一夜之间让近3000名芯片从业者全部失业,这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Oppo宣布停止造"芯"
事实上,随着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凸显,国内企业的发展方向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盲目追求高端技术”的思路已经不再适用,企业需要更加务实、稳健地进行发展。
这也就意味着,一些原本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被迫调整战略方向。
OPPO解散旗下芯片设计企业哲库,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据悉:这个企业的成立初衷是为了加强OPPO在芯片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哲库的研发成果没有达到预期,这也就迫使OPPO做出了调整。
Oppo的决定
与此同时,阿里达摩院也宣布自动驾驶团队全部并入菜鸟集团。
阿里在3年时间投入1000亿给《达摩院》研究自动驾驶,在自动驾驶领域一直被视为国内的领军者。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阿里达摩院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
此次并入菜鸟集团,既是对团队成果的肯定,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技术落地和盈利。
对于这些调整,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降级”或者“失败”。
相反,这些企业的决策者在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时,做出了更加务实和负责任的选择,这也提醒我们,在选择发展方向时,不能一味追求高端技术,而是要更加注重技术的应用和商业价值。
阿里自动驾驶会议
当然,对于这些失业者来说,调整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也应该关注这些人的生活和就业问题,为他们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无论是OPPO还是阿里,这些科技巨头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的收益。
对于OPPO来说,他们放弃了造芯的计划。
对于阿里来说,他们降低了自动驾驶的等级。
这些举动的背后,都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
初于商业的考虑
在当今这个商业竞争激烈的时代,企业必须快速创新和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这种快速创新和推出新产品的过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这需要企业拥有足够的投入,包括研发费用、人才费用、生产成本等等。
而这些投入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回。
其次,这需要企业有足够的市场占有率,才能保证产品能够被广泛接受和销售。
但是,在国内这样一个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很难拥有足够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的收益变得异常困难。
然而,很多国内企业却往往陷入了短视的思维模式中,他们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的效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和持续的盈利。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思维误区,并且一直困扰着国内的科技企业。
因此,国内的科技企业需要转变思维,从短视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注重长远的发展和持续的盈利,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无人驾驶的过程 概念
无论是OPPO的“3年500亿”
还是阿里达摩院的“3年1000亿”
这些宣传上的噱头只是企业长期发展规划的一部分,而不是企业实际的盈利情况,只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才能够真正实现盈利和发展。
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财报,可以发现阿里巴巴整个集团在过去四年的研发费用逐年上升。
在2017年,阿里巴巴集团的研发费用为170.6亿元
2018年,已经达到了:227.54亿元;
2019年,进一步增长至:374.35亿元;
2020年,更是飙升至:430.8亿元;
这个数字非常惊人,因为它反映了阿里巴巴集团在研发方面的巨大投入,是阿里巴巴集团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证明。
阿里巴巴集团不仅包括了电商、阿里云、菜鸟等业务,更包括了达摩院等众多科技业务,因此,整个集团的研发费用可以说是为了不断提升集团的科技实力,以保持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Alibaba
然而,一些人对于阿里巴巴集团的研发投入提出了质疑,特别是有关达摩院的研发费用。
有一些人声称:达摩院在过去三年中的研发投入高达1000亿元,这一说法被认为是一个谎言。
因为从阿里巴巴集团整体的研发费用来看,即使包括了达摩院在内,三年间的研发费用也只有1032.64亿元,可见达摩院的研发费用不可能高达1000亿元。
阿里巴巴集团的研发投入,旨在不断提升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点可以从阿里巴巴集团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得到证明。
阿里巴巴集团一直在不断探索和研究新技术,例如AI、大数据、云计算等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阿里巴巴集团在电商、物流、金融等领域创造了更多的商业价值。
阿里巴巴达摩院公开会议
科技产业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和长期耐心的产业,它的回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到的,而是需要耐心等待和持续付出才能够看到成果。
这个周期通常需要十几年或者更长时间。
华为作为一家知名的科技企业,从1991年建成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到2004年升级为海思半导体,再到2012年推出第一款自研处理器K3V2,共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一突破。
从华为的经历可以看出,要想在芯片领域取得成功,需要充分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投入。
自研芯片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企业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雄厚的资金支持。
华为能够成功突破自研芯片的技术难关,主要是因为它在研发方面一直保持着持续的投入和耐心等待,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知识储备。
然而,无论是OPPO还是阿里达摩院,在自研芯片领域的发展上似乎过于急功近利,他们试图在几年之内就追赶甚至超越"全球顶级芯片企业",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尽管这两家企业都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资金支持,但是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自研芯片的突破,恐怕并不现实。
阿里巴巴
从长远来看,自研芯片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壮大。
然而,在自研芯片领域的发展中,企业需要保持耐心和持续投入,不断积累技术经验和知识储备,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不少企业也加入了这一行业,希望能够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然而,这些企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除了好高骛远,还有好大喜功的问题,总是喜欢夸大自己的科研投入。
据了解:这些企业常常会做出夸张的承诺,比如“3年500亿”或者“3年1000亿”的投入计划。
然而,最终的实际投入却往往远远不及承诺的数值,这种夸大实力的做法不仅误导了整个芯片产业链,也对国产半导体领域带来了一阵攀比和急躁之风。
阿里巴巴达摩院全球总部 设计概念
事实上,半导体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投入,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创新能力。
资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因此,企业在制定投入计划时,应该更加注重实际的技术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也需要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只有将研发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才能够开发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长期发展而非眼前的短期利益。只有将眼光放得更远,才能够真正实现长远发展。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成功也从来没有一蹴而就,这一点在当前国产芯片产业中尤为明显。
许多企业在追求补贴和优惠措施的诱惑下,试图在短期内获得成功和利润,然而一旦他们发现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盈利,这些企业就会被放弃或者烂尾。
光刻技术
阿里达摩院和OPPO是国内芯片产业的代表性企业,它们的发展历程也许可以为其他芯片企业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虽然这些企业现在声名鹊起,但是它们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阿里达摩院是由阿里巴巴集团投资成立的研究机构,致力于研究人工智能和芯片技术,它在成立之初,经历了一段艰苦的起步阶段。
一开始,它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比如缺乏人才、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但是这些挫折并没有让阿里达摩院放弃,反而激发了它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创新。
OPPO是一家以电子产品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也在芯片领域有所涉猎,其发展历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创立初期,OPPO遭遇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它们需要在市场上和其他品牌竞争,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OPPO不断地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Oppo芯片的成长
以上两个企业都是在国产芯片产业中的佼佼者,但是他们的路并不容易,他们需要不断地挑战自己,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同时,他们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技术,才能够把握住市场机遇,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国产芯片产业的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毅力和创新精神,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看到更多像阿里达摩院和OPPO这样的企业在国产芯片领域中崭露头角,为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星电子和华为都是在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研发的基础上,才能在半导体领域中崭露头角。
虽然他们都花费了很长时间才达到了他们的目标,但是这样的长周期投资是非常必要的。
三星电子是韩国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它始终坚持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发新技术和产品。
尽管在半导体领域中,日系半导体厂商曾经是无名英雄,但随着三星电子在技术上的不断成长,它最终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半导体行业的领导地位。
三星电子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因为它始终坚持自己所信仰的技术创新,不断地投入研发,以此获取市场优势。
三星
华为也是一家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追求卓越的公司,华为所追求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是在市场营销和产品研发上的全面拓展。
在华为的产品研发方面,它们在芯片领域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麒麟9000芯片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麒麟9000芯片是华为公司在20多年投入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中的成果之一,这款芯片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也是华为在芯片领域中的一个巨大突破。
虽然三星电子和华为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实现他们的目标,但是这也是一项长周期投资所必需的。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只有那些能够耐得住寂寞并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来研发新技术和产品的公司才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这些公司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他们对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的坚定信仰,他们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以此来提升自己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华为
如今的商业世界,竞争异常激烈,企业们都在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地寻求新的突破和创新。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成功的企业成为了很多企业的选择,而三星和华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然而,仅仅口号喊得响亮,却不想付出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和实践,这样的企业有何资格成为下一个三星、下一个华为呢?
任何一家企业想要在市场上持续发展,就必须具备独特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不仅仅是指一些基本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还要包括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趋势的准确判断。
因此,想要成为下一个三星、下一个华为,就必须要在自身能力和竞争力方面做出必要的投入和努力。
其次,要成为像三星、华为这样的成功企业,就必须要有持续的创新和变革,创新不仅仅是指技术方面的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创新。
在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变革,才能不断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一个企业的成功除了要有战略眼光和创新能力外,还要有执行力和实施能力,只有将战略和创新付诸实践,才能够产生实际的效果和成果。
成功的眼光
曾经,中国的"造芯"运动曾经轰轰烈烈,外媒也对此表示了高度关注。
许多人奢望着这个国家的芯片产业能够真正地崛起,然而这个梦想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资本的狂欢和一场作秀。
四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了不止一地鸡毛,更让人心痛的是,华为和任正非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所做出的努力和顽强抗争的举动竟然失去了意义。
华为和任正非为什么没有像以往的东芝和阿尔斯通一样选择妥协呢?
原因在于他们都希望国产芯片能够崛起并为自己的企业提供帮助,他们想要打造出一家有希望成为华为的助力和盟友的企业。
然而,在华为孤军奋斗了四年之后,我们依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企业能够胜任这样的使命。
华为已经坚持了四年。
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
需要坚持多久才能成功呢?这是一个谁也无法预测的问题。
任正非
华为是一家企业,他们的能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没有更多的支持和合作,华为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中国的芯片产业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投资,才能够真正地崛起,我们需要建立更多的研发中心,吸引更多的人才,为这个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想象力。
只有这样,中国的芯片产业才能够迈向更高的层次,成为全球的领导者。
我们需要更多的人一起加入这个行业,为中国的芯片产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中国的"芯片梦想"。
家人们,你们觉得呢?
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也是可以来到评论区里面,一起来聊一下的。
#OPPO放“芯”##OPPO宣布终止自研芯片业务##OPPO宣布不做芯片了##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团队并入菜鸟集团##阿里达摩院放弃自动驾驶研发##菜鸟回应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团队并入##阿里达摩院公布成立三年成绩单##华为研发##芯中国,华为造!##传三星正与华为商讨芯片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