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缺少的,总想在孩子这代弥补回来
相比我们的父辈,我们小时候教育条件还会稍微好一点
什么复读机 ,MP3 ,这些教育辅导工具应该说也蛮全的
压力相比现在我们的下一代也不会那么大 ,每天也有充足玩的时间
但是现在的孩子每天压力很大,还在妈妈肚子里面的时候,就开始了胎教,每天听诗词歌赋,听ABCD……

要求几岁的孩子就要会认字 ,会熟练的用英语打招呼,我们现在做父母的是不是有点太拔苗助长了呢?
让孩子失去了原有的童真和生活乐趣
不仅孩子要学,给家长也布置 了任务,多听讲课,听百名优秀老师讲课,然后还要写心得体会

这样真的有用吗?
我们把听完的原封不动的回家告诉给4.5岁的孩子,他们会懂吗?
都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老师们也说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要多等待,我们在等待的同时 疯狂的给孩子灌输其他应试教育的理念,不是同样也扼杀了他们的天性吗 ,用同一个模式灌输给不同性格的小朋友,这样真的好吗?
每个孩子的起点不同,或者其中真的有天才,喜欢每天学习很多东西,但这样的毕竟是少数。
所以还孩子一个纯真的童年吧,该吃吃,该玩玩

小编觉得如果孩子从小的习惯养成好了 ,后面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周末带孩子出去周边城镇逛逛,接触不同的人,看不同的风景,其实最好在生活中增加孩子的见识,见得多了 ,孩子也会自己思考,会勇敢,不再胆怯;这样的孩子总好过一到周末就参加各种名师辅导,各种培训班,总觉得孩子这样会像关在笼子里面的鸟儿,不能飞翔,只能做枯燥的习题
给孩子准备一双超级帅的溜溜鞋,开足马力 ,周末出游快人一步,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什么是勇敢,不气馁
家用摄像仪,外出旅游时可以让孩子自己亲自当导演,拍摄记录沿途的风景,让他明白规划
烧烤架,孩子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烤好的事物也可以由孩子进行分配,拒绝高分低能儿童,也可以锻炼孩子对各种食材,调料的认知,增加独立能力的培养
多读书,读好书,只有读书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但并不是不挑选的读 ,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必须要有针对性的阅读才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选择合适的读物,毕竟是对生活状态的一种讲究。